數位版畫(台灣本土文學巨人篇)
以書冊封面設計形式,數位版畫描繪台灣本土文學巨人
景仰--楊逵前輩
身形瘦小卻勇於向不公不義抗爭,綠島繫獄十五年不改其志,《送報伕》小說讀後令人傷感。回憶年少高職夜校初期,白天在戲院畫看板,透早兼職派報生,颱風暴雨也要送,被惡犬追逐狼狽印象猶深。
紀念--呂赫若
日治時代被譽為文壇才子,也是音樂家,小說《牛車》描述封建無產家庭的病態與窘境,同情被殖民受壓迫的悲哀。戰後白色恐怖時期選錯邊,傾向宣揚馬克思主義,挖掘政治經濟的黑暗面,被國府追緝逃亡山區受難而亡。
懷念--陳千武館長
三十多年前,因緣際會美編《台灣兒童文學》季刊,認識慈祥的長輩陳千武會長,其實早已久仰敬慕,《獵女犯》小說是日據時代台灣志願兵南洋出征的回憶,有血有淚令人動容,這段歷史不容空白。
欽慕--鍾理和
倒在血泊中的作家,創造不同的本土文學風貌,打破傳統桎梏,浪漫為愛走天涯。「假黎婆」小說帶給我最深沈的感動,尊重族群、藉由平順樸實的文字,表達他對排灣奶奶的孺慕之情。
賴和--民族詩人
本職是醫師,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,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,同時也是日據時代眾所公認的文壇領袖。「一桿秤仔」小說反映了被殖民無可奈何的沈重心情。
葉石濤--台灣文學推手
從日治時代以來,立志要為為建立台灣文學而奮鬥,《西拉雅族的末裔》小說反應了台灣的土地和人民的真實生活,台灣是多元族群的混血,代代相傳,直到完全沒有族群藩籬為止。
吳濁流--文化鬥士
小說敏銳精準的觀察人民的苦處,一生扮演著文化鬥士的角色。晚年提攜後進為己任,創辦台灣文藝雜誌社,培養及鼓勵許多台灣文學作家,對台灣文學的扎根做了許多貢獻。
鍾肇政--文學舵手
不遺餘力的奔走催生、整合台灣文學的無私精神令人敬嘆。獲獎之多,為台灣前輩作家之最,《魯冰花》小說凸顯教育、社會的弊病,拍成電影傳頌一時。《臺灣人三部曲》等大河系列見證是實力非凡的文學家。
浮浪貢--自我解嘲
日本明治維新大政奉還後,很多武士流落街頭成為浪子,平日游手好閒、不務正業、玩世不恭,俗稱浮浪貢,退休後的我常心有戚戚焉,只能呆在家裡塗鴉。(這本是插花,也沒出版,不成體統自嘲開玩笑而已,網友請見諒)
很棒。把歷史的「記憶」畫了下來。點滴在心頭⋯⋯❤️
回覆刪除謝謝Champion 的讚賞。
刪除熟悉作家背景、尊敬他們才創得出這些作品,精彩。
回覆刪除感謝讚美
刪除